首页 > 资讯 > > 内容页

守护传承汕头百年工业记忆,汲取工业文化推动城市发展

发表于: 2023-07-04 05:02:38 来源:羊城派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锴跃 赵映光 通讯员 汕宣

羊城晚报《汕头文脉》7月3日版面图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日前,由政协汕头市委员会、汕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汕头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牵头设立的汕头工业博物馆正式开馆。该馆全景式呈现了汕头城市发展的时代足迹以及汕头工业发展的历史脉络,再度引发了人们对汕头160年工业记忆的思考。

自1860年开埠以来,汕头人民筚路蓝缕,先后兴办数以百计的工业企业,并形成了纺织服装、日用轻工以及感光材料等特色产业。工业博物馆中的一件件工业实物,一幕幕工业影像,不仅承载了汕头百年工业记忆,也让人们得以窥见“汕头工业人”奋勇拼搏、敢为人先的工业文化精神。

当前,汕头提出坚定不移走“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将迎来从“制造”到“智造”的考验与蜕变。回望百年工业史,汕头将如何从其独特的工业记忆中汲取精神文化力量?

市民游客前往工业博物馆打卡

记忆: “以产品压过洋货”

早期的自来水管配件、中法药房的药罐、林希之曾经用过的苏联伏尔加汽车……走进汕头工业博物馆,琳琅满目的工业展品让人眼前一亮。漫步其中,厚重的工业历史气息随之扑面而来。

这座占地约1000平方米的博物馆,以时间为轴,分为历史展厅和当代展厅。展出的工业实物以及各种相关文献资料近千件,包含了感光、纺织、超声、电子、食品、医药、塑料、陶瓷、工艺等20多个轻工体系和电力、机电、铸造、建材等重工行业,反映了汕头城市发展的时代足迹和文化内涵。

其中,几张年代久远的纺纱广告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驻足观赏,颜色泛黄的纸张、充满年代感的语句,无不在提醒着观赏者其历经的沧桑岁月。“汕头的纺织服装工业历史悠久,是汕头重要的工业门类之一。” 汕头公元感光材料工业总公司党支部书记谢伟明介绍道,从历史展厅中可以看到的抽纱、毛衫,再到当代展厅里作为“三新两特一大”中的纺织服装特色产业,纺织服装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的汕头工业产业。

充满年代感的纺织服装广告

在饶宗颐总纂、赖连三分纂的《工业志》中,也将工业分为食品、用品、织染、建筑、化学、其他六个门类。可以说,一方小小的广告,一件小小的服装,就浓缩了一部汕头工业发展史。

据介绍,自开埠通商以来,汕头的织布、抽纱等产品纷纷销往海内外;20世纪20年代中期,纱线业在汕头市兴起,经几年的发展成为潮汕纺织工业中唯一能以产品压过洋货的生产行业。20世纪30年代初,潮汕针织生产再度兴旺,汕头市区大小针织厂及作坊有100余家。

博物馆内展出的抽纱产品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海外资本和技术的流入,以及“三来一补”(即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和补偿贸易)模式的影响,纺织服装产业逐渐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内衣产业集群。

如今,汕头全市内衣家居服产量约占全国45%,内衣家居服名牌数量位居全国同行业第一,名牌产品占全国75%以上,是汕头首个产值超千亿元的工业产业。

拥有完整的产业链,汕头纺织服装产业囊括了从纺纱、织布、面料、印染、成品到销售展示等环节,供应链体系强大,产业集聚度较高,“中国内衣名镇”“中国针织名镇”“中国家居服名镇”等产业名镇在汕头遍地开花。

事实上,汕头工业历史底蕴深厚,文化遗产丰富,纺织服装只是“其中一斑”。细数汕头工业曾经走过的辉煌过往,我们得以窥见与汕头“百载商埠,楼船万国”息息相关的工业记忆:1860年开埠后,修船业、栈房修造业兴起,榨糖业、织布业、抽纱业等“汕头制造”成批量出口海外市场;20世纪30年代,罐头厂、玻璃厂、印刷厂、肥皂厂、火柴厂、电池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新中国成立后,汕头逐步形成相对完整的机械工业、化学工业、电子工业、轻纺食品工业体系;1978年以后,汕头制造迎来了更大的发展,电子机械、日用轻工、感光材料、食品医药、纺织服装等优势行业成为工业化布局的全新形态;迈入21世纪,汕头也因纺织服装、工艺玩具成为影响广东制造的重要基地。

“汕头曾经是广东省第二大工业城市,工业门类齐全。”谢伟明告诉记者,正是承接了汕头过往的工业辉煌,今天的汕头工业才得以繁荣发展。

守护: “老厂房”的“新使命”

作为汕头市首家工业博物馆,其主楼是利用原汕头公元厂的科研楼改造而成。利用旧厂房开辟工业博物馆,让历史本身的一部分来展示汕头的工业发展轨迹和工业文化,如此创意让这座博物馆更加别具一格。但为何会选址公元厂呢?

工业博物馆

“汕头公元厂作为我国第一卷胶卷的诞生地和第一家感光企业,曾突破欧美技术垄断创下无数传奇,在中国民族工业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其创始人林希之更是被誉为‘中国感光工业之父’。”谢伟明告诉记者。

依托原汕头公元厂厂区设立的汕头工业博物馆,不仅为汕头市提供了一个记录、交流、展示汕头市工业遗产的崭新平台,也为汕头市搭建了弘扬工业精神的重要载体,开辟成工业博物馆,无疑成为了“老厂房”担负着的新使命。

作为一名“老公元”,谢伟明谈起公元厂的辉煌过往时,语气中带着十足的自豪,“可以说,汕头公元厂不仅是汕头工业发展史的重要印记,也是一代汕头工业人遗留下来的精神珍宝。”

谢伟明在20世纪80年代进入公元厂,他告诉记者,筚路蓝缕、奋勇拼搏的斗志和决绝是老一辈工业人对那个年代的集体记忆,“当时的条件都比较艰苦,经常要在呛鼻的味道和时有发生的实验失败中工作。”

在工业博物馆内,设计还原了中国第一个感光化学实验室的场景。几方窄窄的方桌,堆满化学试剂瓶的空间,没有特别高精的化学仪器,甚至没有什么可靠的个人安全防护,就构成了这个实验室的全部。

博物馆内设计还原了实验室场景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林希之研制出了中国第一张氯素印相纸。”谢伟明介绍道,正是以林希之为代表的一代代汕头工业的拓荒者、探索者、建设者们坚韧不拔、勇立潮头,共同塑造了“汕头工业人”的群体形象,共同凝结出深厚而独特的“汕头工业精神”,目前,他们正积极地将公元厂申报为工业遗产项目进行保护。

博物馆内展出的工业产品实物和反映工业发展的老照片,只是汕头工业发展历史进程的一个掠影,管窥汕头工业发展的一扇窗口。保护好工业遗产,不仅能让城市精神得到传承,也能让城市气质品格得以延续。

正如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孙星在博物馆开馆仪式上致辞时所指出的,工业博物馆是展示工业文明成果和工业发展历程的殿堂,是传承优秀工业文化、传播工业精神的重要载体,在塑造工业形象和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记录自1860年开埠以来汕头工业走过的峥嵘岁月,展现汕头工业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展示坚定不移走“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的信心决心,也成为汕头全市各界群众的广泛共识和共同期盼。设立工业博物馆,正是汕头守护百年工业记忆,回应这一共同期盼的切实举措。

传承: 在历史与现代的交融中焕发新机

偌大的博物馆中,谢伟明几乎能细数每一件展品的来历。除了与他在筹建过程中不易的“上门求展”之外,更与展品背后所蕴藏的老一辈工业人的工业精神有关。

谢伟明告诉记者,他至今清晰记得,在征求展品的通告发出后,不少老工业人积极前来捐赠展品。“有的捐赠者放了东西就要走,连名字都不留。也有的捐赠者,来反复考察了好几次,确定了工业博物馆不是一个噱头,才放心地将展品拿给我们。”

“每一件展品,都寄托了老工业人对过往的回忆,他们都非常重视。”对此情景,谢伟明有独特的看法,“正是因为拼搏奉献,让他们愿意为工业遗产的传承和发扬积极贡献。”

人世沧桑,幸得精神流传。今日的纺织服装、玩具创意、塑料化工等产业,正是在这种拼搏奉献精神的指引下,经过市场经济大潮洗礼后拓展出一片生存空间。工业博物馆中的当代展厅,就集中展示了汕头工业精神在现代所展现的风貌。其中的超声电子、纺织服装等现代工业展品,让人看到汕头特色工业的一脉相传,看到在创新变革中重新呈现活力的汕头工业。

在历史与现代的交融中,作为工业遗产重要组成部分的汕头工业精神正不断焕发新机。近年来,汕头市在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上积极开展有益尝试,努力营造保护工业遗产、弘扬工业文化的良好氛围。汕头工业博物馆正是汕头推动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上取得阶段性进展的生动写照。

市民游客参观工业博物馆

“希望汕头市建好用好汕头工业博物馆,努力在挖掘工业文化资源,保护工业遗产,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工业旅游、工业文化研学和劳动教育,讲好工业故事。”正如孙星在开馆仪式的致辞中所表示,设立“汕头工业博物馆”,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程,它不仅可以保护一批汕头经济发展过程中宝贵的工业遗产,留下最珍贵的记忆,还可以展示城市百年工业文明史,展现“汕头工业人”群体形象,弘扬深厚而独特的“汕头工业精神”,增强经济发展的自信心、自豪感。

事实上,汕头继承和发扬“汕头工业精神”的脚步从未停止,现如今汕头对工业的重视,就是其最好的表现。近年来,汕头市委、市政府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坚定不移走“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加快构建“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格局。

如今的汕头工业已经实现规模化产业集群的蝶变,这也是汕头加速壮大“三新两特一大”产业集群、奋力在新一轮发展中力争上游的信心所在、底气所在。

百年芳华再绽放。当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汕头,科技创新也为汕头工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工业产品从“汕头制造”奔向“汕头智造”。

以汕头超声公司为例,该公司是汕头市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精密电子元器件制造龙头企业,始终聚焦产业发展前沿,不断挖掘和突破技术瓶颈,持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行业内多项首次技术创新,其中《车载毫米波天线板的开发及产业化》等项目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通过全力以赴强链条、建平台、扶企业,特别是加快建设国际风电创新港和数字经济特区,办好海上风电国际论坛、新材料高峰论坛等活动,汕头正进一步擦亮汕头特色优势产业名片,做大做强制造业的厚实家当,坚持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并举,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并进,抓项目、建平台、优环境并推,助力广东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取得新突破。

站在全省吹响高质量发展的时间节点,汕头提出打造产值超7000亿元的“三新两特一大”产业集群,尤其要在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等“三新”产业领域实现新突破,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这趟开往春天的汕头工业发展列车,正在朝着下一站疾驰。

【文脉众议】

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陈鸿宇: 纺织服装工业特色鲜明,在变革中不断创新

“纺织服装在汕头的工业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业门类。” 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陈鸿宇介绍道。开埠后几十年间,作为广义上的纺织服装的土布业和“两头在外”的抽纱业,就已经发展成为潮汕最早一批具有较完整链条的近代工业门类,开始成批量出口海外市场。

在陈鸿宇看来,纺织服装工业具有非常鲜明的潮汕地域特色,是其从开埠之初一直延续至今,不仅没有消亡,反而能在21世纪成长为汕头支柱产业的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汕头的纺织服装工业从最早的土布业与抽纱,再到后来的毛衫和内衣等,都是纺织服装在变革中适应并创新的结果。“汕头的纺织服装对市场变动非常敏感,能够快速察觉,并迅速作出反应。”陈鸿宇告诉记者,“得益于此,汕头的纺织服装才能在自我的革新中不断提升其核心技术水平以及产品的竞争力。”

来源 | 羊城晚报

责编 | 朱光宇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32 华西公司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6840号-35   联系邮箱: 920 891 263@qq.com